1.三种肌肉组织的显微结构特点?1.骨骼肌:又称横纹肌,骨骼肌纤维为长圆柱形,一般不分支;细胞核呈扁椭圆形,核染色质少,着色较浅;具明暗相间的横纹,可见I带,A带,Z带,H带和M线;胞质内有丰富的肌纤维,属随意肌。2.心肌:心肌纤维为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心肌纤维连接处有闰盘;每个心肌纤维一般只有一个细胞核,位于中央;心肌纤维也具横纹,但不如骨骼肌明显;心肌收缩具有自动节律性,属不随意肌。3.平滑肌: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一个,位于中央;平滑肌有自动节律性,属不随意肌,但竖毛肌无自动节律性。2.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组成及其机制?答:神经-肌接头的结构: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部分膨大,并失去髓鞘,与对应部分的肌细胞膜形成神经-肌接头。它包括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两者之间约50nm的接头间隙。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动作电位在神经-肌接头的传递是以化学递质Ach作为中介进行的,具体过程如下:1.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发生去极化,进而使接头前膜电压门控的Ca+通道开放。2,钙通道的开放使接头前膜对Ca+的通透性增加,大量Ca+顺浓度梯度由胞外进入到神经末梢内3.进入末梢中的Ca+可以触发包含Ach的囊泡向前膜方向移动,并与前膜结合,以出胞的方式将囊泡中贮存的Ach释放到接头间隙中4.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扩散至终板,与终板上的Ach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致通道开放,允许Na+和K+顺着电化学梯度扩散。5.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其去极化的程度由乙酰胆碱的释放量所决定,但一般可使终板膜去极到0mv,从而爆发动作电位。6.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很快被突触后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因而使终板膜电位得以终止,从而保证下一次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引发相同的效应,水解产物胆碱约50%被主动地取回到轴突末梢,作为原料再用于乙酰胆碱的合成。3.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分别对骨骼肌的收缩产生什么影响?并说明原因?答:1.刺激强度影响单收缩的强度。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强度至少达到阈值,由于构成一块肌肉的肌纤维的兴奋性不一致,当阈上刺激作用于肌肉时,刺激强度越大,兴奋的肌纤维数越多,收缩强度越大,一旦刺激使所有的肌纤维兴奋时,肌肉的收缩强度不会增加。2.刺激频率影响频率效应的总和的肌肉收缩。当骨骼肌受到一定频率的连续刺激时,先后刺激所引发的收缩过程可以发生总和。前一次肌肉缩短后的舒张还没有结束,下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已经开始,这就是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刺激频率较高时,前后两次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单收缩的收缩期,则总和发生于前一次收缩的肌肉缩短期,这就引发完全强直收缩。4.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答: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血小板可沉着于血管内壁上,与内皮细胞相互粘连与融合,从而维持内皮的完整性。2.血小板可以通过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核成纤细胞增殖,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3.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液凝固过程。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血小板表面还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集,并释放多种与凝血有关的因子。5.正常情况下为什么血管内的血液不发生凝血呢?答: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正常的血管内皮作为一个屏障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释放PG12和No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此外,内皮细胞还可以合成多种抗凝物质。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在凝血过程中所形成的凝血酶可被纤维蛋白吸附85%---90%,这不仅有利于加速局部凝血反应的进行,也可避免凝血酶向循环的血液中扩散,进入循环的活化凝血因子可被血流冲走稀释,并被血浆中抗凝物质灭活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7.心脏的结构:答:心脏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似倒置的圆锥体,可分为一尖,一底,二面,三缘。心尖朝左前下方,游离,由左心室构成,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左右心房共同构成。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三层构成。心内膜与血管内膜相延续,心肌由心肌纤维构成,心外膜为浆膜心包的脏层。心内腔被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个腔。右心房占据心的右上部,壁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