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1)》教学设计肇东市五站中心小学武世丽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找规律》85、86页。设计理念《找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根据“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这一理念来进行设计并实施教学。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里的一部分,本单元也是学生正式地系统地学习“找规律”的伊始。它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数感,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数学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此前,规律这一知识点在教科书第一册中就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一些的渗透。比如:1、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的“规律”。2、在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加减法时,出现的加法减法表,就是要求孩子去寻找规律,这是让学生在计算中探索出的数学规律。3、在认识图形中,一些最简单的图形的排列也与规律相关。4、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单元中也渗透了探索规律的内容。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找规律》做了良好的奠基。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及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和表示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推理出后面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教师出示课件图片(第一张无规律的)进行设疑:森林马上就要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正在积极操练着呢!请大家说说都有哪种小动物,并仔细观察,根据他们的排列顺序,猜猜看下一个出场的会是谁。总结: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像这样的排列下一个出场的三种动物都有可能。教师再次提出,那把小动物的顺序重新进行了调整(出示有规律的)。现在,让学生猜出下一个出场的是谁。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次大家猜的都是小乌龟呢?(学生汇报)2、小结:(演示课件)像这样按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一组,(板书:为一组)接着又是一只乌龟、一只小鸡、一只长颈鹿又一组重复排列,(板书:重复排列)我们就说这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谁再来说说这个队伍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按顺序说、全班说。3、(出示无规律的队伍)刚才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队伍是有规律的排列,我们再回头看看第一次排列的队伍有没规律呢,为什么?(设计理念: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新课一开始,我创设森林运动会小动物在排队地情境,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排列规律,我还用图片的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有规律的美。)二、探究新知1、找运动会场上的规律过渡: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规律。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规律。(板书:找)出示图片,运动会的欢庆现场布置得可漂亮了!让学生说说都有些什么并思考:(1)仔细观察,请跟你的同桌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规律。(同桌交流)(2)谁来跟全班同学说说。(3)学生进行汇报:彩旗是有规律的,它是按照一黄一红又一黄一红的规律排列的。彩花是按照一朵红花一朵紫花有一朵红花又一朵紫花的规律排列的。并让学生猜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彩花?(4)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看,灯笼重复的部分是什么呢?(生发言:按一红两蓝重复排列的。)(设计理念: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彩旗是怎么排列的?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会场里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又有什么规律呢?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发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