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第Ⅰ卷(共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舟楫(jí)刊载(zǎi)踱步(duó)狙击手(zū)惴惴不安(zhuì)B.煞尾(shā)芜杂(wú)袅娜(nuó)廿四桥(niàn)含情脉脉(mò)C.妇孺(rú)帝胄(zhòu)蓊郁(wěng)迫击炮(pǎi)敛裳宵逝(shāng)D.凫水(fú)蓍草(shī)累及(lěi)大禹谟(mó)力有未逮(dǎi)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鸱鸮涅磐窈窕赎罪挈妇将雏B.耘耔影壁信札诬蔑强驽之末C.盘桓枭雄缁衣禀性故步自封D.国藉荣膺敛裾树杪藕断丝连3.下列句子加点中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五四运动”已经成为了历史,但“五四精神”并没有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奋勇前行。B.罗贯中在民间群众创作的基础上,继承了话本中“拥刘反曹”的主题,接受了其中的人物原形,并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C.周作人有着很深的文学造诣,但却当了日伪政府的文化部长,真是明珠暗投啊。D.广宁竹海大观旅游区内翠竹浩如烟海,一年四季均可观竹,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_____;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①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④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⑤荒草离离,一望无边。⑥极目是离离的荒草。⑦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⑧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A.①③⑤⑧B.①④⑥⑦C.②④⑤⑦D.②③⑥⑧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要通过宣传来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延误,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B.习近平就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稿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C.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和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D.一篇网络帖子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玷污公民名誉,破坏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难道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吗?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重审“有文化”张振涛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上。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叙事诗《玛纳斯》、《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般无二剪纸的村妇,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界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匠,通过肢体表现不可重复的整套仪式,集“巫、舞”于一体的傩戏、萨满、释比,全不算数!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