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艺术家分别演绎了他们对夜的心理感受在你的经历中对夜晚的场景还有印象吗?……为你弹奏萧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跟夜风一样的声音心碎的很好听手在键盘敲很轻我给的思念很小心……那些断翅的蜻蜓散落在这森林而我的眼睛没有丝毫同情失去你泪水混浊不清失去你我连笑容都有阴影风在长满青苔的屋顶嘲笑我的伤心像一口没有水的枯井我用凄美的字型描绘后悔莫及的那爱情……每个人对夜晚的认识和感受都不一样,幽静、浪漫、绚丽、神秘……我们的画家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画家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谈谈你的体会?躁动不安孤独恐惧这两幅画中都有月亮,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金农为什么这样画?金农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月华图》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意味比较内容星月夜月华图相同点夜景,透露主观情感时间国家1889荷兰清代材质油画水墨构图饱满空虚色彩丰富单纯笔触运动轻松体会狂躁孤寂以上作品强调的是画家不同的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我们鉴赏作品是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圣母子主题婚姻主题同一题材不同表现相似题材不同表现分组讨论123比较内容AB创作时间国家朝代材质构图色彩笔触体会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和谐和神圣同时代、同题材,地域不同艺术家的视角就不同:意大利的理想和北欧的真实浪漫、享乐、诗意的田园生活和对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道德风尚的怀疑和评论。《田园合奏》乔尔乔内画面将富有生机的自然风光与充满生命和谐的人体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清新、晶莹的各种浓淡色彩、轻快细腻的笔触、均衡的冷暖色色调运用、明暗交错的光线布置,华丽而流畅,柔和而有层次感,呈现温暖的金色调,给人们以感官的审美享受。画家赞扬世俗生活中人性人情和爱之美。《草地上的午餐》爱德华·马奈(1832-1883年)对这幅画的攻击有的从道德上,有的从画法技巧上,他们都以古典主义的表现方法来衡量这幅经画家简化过的作品,说是“粗制滥造”。马奈在这幅画中着意描绘的不是题材本身,只是借裸女和绅士的形象来表现对外光、色彩和空气描绘的探索,人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不能以传统的观念来衡量这件作品,不能追求它的思想意义。所以阳光、空气、色彩才是这幅画的主题,正如马奈自己所说:“我的作品的主角是光和色。”这幅画上表现了一个自由画家的意志:一切道德的俗见和公众的陈旧趣味都不能左右画家。《草地上的午餐》克洛德·莫奈1840-1926年25岁的莫奈曾画过一幅长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从题材和构图来看肯定是受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画启发而作,也可能是想和马奈一比高下。这幅画是在户外完成的,在描绘外光的生动和景物的真实自然方面,确有过之。《草地上的午餐》1944年,68.00x150.00厘米马克思·恩斯特,德国,1891-1976年画面用一条鱼代替了女人,还去掉了其他人物。他还用“拓印法”将马奈画中的田园景色置换成了一个荆棘遍布的地点,并用一个空酒瓶取代了马奈的宴会。鱼常常作为潜意识的神秘暗喻,出现在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它的尖牙和令人震惊的蓝眼睛都是危险的。这幅画正是恩斯特对马奈1863年创作的那幅《草地上的午餐》经典作品的嘲弄。草地上的午餐,2002,邱炯炯,神童式的画家,幼年时代在并未接受正规艺术教育的情况下自学绘画。表明了对于童年的天真和纯洁的返思以及温柔的,感官上的对于单纯简朴的逝去岁月的怀念。高士图五代卫贤绢本淡设色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写为汉代爵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构图严谨,笔法坚实,树石苍厚,多用乾笔破染。《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扬·凡·埃克(约1380/1390--1441)人物手势动作、环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义,十分有趣。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画家都一一收入画中,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中心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这种精微工整细腻的油画世界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