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VIP免费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_第1页
1/1
我在上《认识时间》这节课时,让学生5分5分地数出每个数字代表的时间。正当学生听的认真时,忽然听到有一个男生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数太繁了,只要记住四个数字就可以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在钟面上,12和6是对称的,分别表示整时和半时;3和9也是对称的,分别表示15分和45分。”“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由于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苏霍姆林斯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只有我们尊重生成,弘扬学生的课堂主权;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我们的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真理向前迈一步就是谬误。过度生成,将会影响到课堂的基本效率。有人说,没有预设的课,是没有效率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没有人性的课。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的统一体。如何把握二者的度,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在预设的总体架构正确的前提下,应该以预设为主,生成为辅这个“主”,如果不能正确并坚持下来,所谓的生成必将流于形式,缺乏深刻,生成也就失去了基础。其二,生成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是为师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空间,富于挑战性的话题,来达到解放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那么就不能牵强地、虚假地制造生成,只能是提供某些机会,在自然“愤悱”的状态下产生生成,这才是具有真实意义的生成。精心预设,强化生成,是我们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所作为的教育追寻者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话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