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授课专业和年级授课教师职称所在院系教研室授课内容课程性质学时授课教材及重要参考书教学目的知识目的:能力目的:情感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办法教学过程新进展内容课堂效果评价与反思西南医科大学教案续页一、教学设计授课内容概述课程特点分析及授课方略教学重点突破方略教学难点突破方略学生特性分析教学形式和办法二、教学过程(▲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办法教学规定时间分派课程小结思考题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示例:西南医科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生物化学授课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级授课教师***职称***所在院系基础医学院教研室***授课内容DNA突变与修复课程性质理论课学时30分钟授课教材及重要参考书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掌握:DNA突变的概念,DNA突变的类型2.熟悉:DNA突变的诱发因素,DNA修复的基本方式3.理解:DNA突变的意义,DNA突变的机制4.拓展:结合RB基因突变与视网膜细胞瘤的案例思考DNA突变与肿瘤的关系能力目的:1.基础与临床融会贯穿:通过DNA突变致临床疾病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在临床含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并使其建立“DNA-蛋白质-表型(疾病)”这样一种从基础到临床的思路,有助于其形成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融会贯穿2.科研爱好和科学思维的培养:级的本科生多数尚未进行过完整的科研实践,因此现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目的,是使其初步接触和熟悉科研,提高爱好。课程中通过引用专业文献和引入教师的研究课题,拉近学生与科研的距离,使其对科学期刊有所认识,对科研内容和进展产生爱好,为此后的科研思维形成引路。3.自主学习的爱好和能力:思考题不是简朴的逻辑命题,需要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解答,锻炼学生专业知识检索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核心词的提示对其自学过程进行引导。情感目的:1.医学人文思想的建立:乳腺癌与BRCAI突变的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防止性双侧乳腺切除术”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作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心。教学重点DNA突变的类型教学难点1.DNA突变的类型;2.DNA突变的修复教学手段1、多媒体幻灯;2、模具演示;3、板书教学办法讲授法、演示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练习法、比较法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分钟)2.DNA突变的概念(2分钟)3.DNA突变的意义(4分钟)4.DNA突变的诱发因素(4分钟)5.DNA突变的类型(9分钟)6.DNA突变的修复(10分钟)新进展内容1.反常性座疮与先天性全身性毛发增多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2.Fanconi贫血与重组修复有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课堂效果评价与反思1.效果评价:本次授课围绕DNA突变这一中心,介绍了DNA突变的概念、意义、诱发因素、重要类型和修复五个方面内容,授课过程中运用了图片、动画、视频等多个手段,结合游戏模拟等方式,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很大提高,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氛围活跃。课程中结合了大量临床案例,使学生充足认识到基础知识对临床实践的支撑作用。同时,授课中结合科学文献和授课教师的科研实践,使学生对科研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加。2.教学反思:课程时间有限,对具体的机制无法进一步讲授,同时对科研进展的引入局限于成果的介绍,没有更多时间进行科研思路和思维的引导。西南医科大学教案续页一、教学设计授课内容概述DNA窘态为与修复属于《生物化学》教材(第7版)第三篇“遗传信息传递”的内容,是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的最后一节,在前四节介绍正常DNA合成过程(复制及逆转录)的基础上,于本节引入DNA突变的概念,并从意义、诱发因素、突变类型和修复方式几个方面对其加以介绍,是对DNA复制这部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并与临床疾病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有着亲密的联系。课程特点分析及授课方略1.内容广,学科多。DNA突变这一节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及动植物学中的有关内容,如果短时间全部传授给学生,不仅无法做到“大而全”,并且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不清,逻辑混乱。教学方略:重实例,辅临床。针对上述状况,充足考虑授课对象的教学培养目的,尽量贴近“医学生物化学”的规定,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侧重,以医学有关内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