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西园•从思想情感的角度:这首田园诗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观点可以放前面,也可以放后面)。池塘里绿水荡漾,芳草萋萋,千万道阳光撒满池塘,尽管潇潇春雨过去,百花也已凋零,但是蝴蝶正在菜园翩跹起舞,明媚的春色并没有季节的推移而消失,诗人在充满生机的景物面前流露了自己对暮春西院掩饰不了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田园特别的喜爱情怀。•从思想情感的角度:这首田园诗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观点可以放前面,也可以放后面)。池塘里绿水荡漾,芳草萋萋,千万道阳光撒满池塘,尽管潇潇春雨过去,百花也已凋零,但是蝴蝶正在菜园翩跹起舞,明媚的春色并没有季节的推移而消失,诗人在充满生机的景物面前流露了自己对暮春西院掩饰不了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田园特别的喜爱情怀。•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景物描写,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第一句勾勒了绿水盈盈,芳草茂盛,灿烂的阳光铺满池塘的景象,诉之于听觉,是实实在在的景物描写,接下来,宕开一笔,是为虚笔,潇潇的春雨尽管已经过去,但是伫满了一塘春水,滋润浇灌了花草树木;百花凋谢为虚,但是蝴蝶把表现的舞台由花园转移到实在的菜园,彼此映衬,写出了暮春西园的葱郁生机和活力。•从修辞手段的角度:本诗比较朴素平实,但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运用了拟人手法韵味悠长。“知”是诗人的想象和推测,展示了作者的童趣、童心,俨然与外在的粉蝶心意相融,本来蝴蝶作为采花使者是花园的骄子,但是暮春时节,花卉凋残,这些浑身充满活力的小生灵于是把肆意表演、挥洒的舞台拓展迁移到暮春的西园,拟人手法情趣盎然。•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衬托。明媚的景色衬托了作者的喜爱的心情。•从炼字的角度:满、过、知。本诗语言朴素、自然,用的是常态的词汇,普通的句式,不事雕琢,不假修饰,但是这几个字形象凝练,较好地勾勒了景物的特征。“满”字形象地写出万道阳光注入池塘的明媚动人景观,更加映衬了绿水粼粼、芳草芊芊的景象,“满”字也点染出暮春的特点,说明了接下来就是阳光肆虐的盛夏季节。“过”字写出了春天的流失,也写出了以雨水淅沥为特点的春天已告一段落。但是明媚的春色并没有因为雨水的消落而告推,而是呈现了新的景观。“知”字则运用了拟人手法,是作者的猜测,想象,饶有情趣。•从结构技巧的角度:第一句是铺垫,二三句是承接,第四句是画龙点睛。•无论从哪个角度,最后都建议归结到思想感情上来,因为抒发感情是诗歌的目的所在,是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