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有何认识?2.文章介绍了物候现象,那为何要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预习检测预习检测本文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不仅如此,本文的语言既严谨又生动,兼有科学性和生动性。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篇文章的语言。本文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不仅如此,本文的语言既严谨又生动,兼有科学性和生动性。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篇文章的语言。新课导入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恰当、形象,流露出喜爱之情。(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恰当、形象,流露出喜爱之情。(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模拟风吹落叶的声音,形象、典雅,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人意的天使。(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第二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活泼、形象?揣摩体会下列句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揣摩体会下列句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加点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根据课文,列举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指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举例下定义(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指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举例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4)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指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举例分类别(3)第六至九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根据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一会儿又来个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