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关系,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逆命题与否命题之间的等价性解决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去发现四种命题形式间的逻辑关系,并能用命题间的关系去验证某些命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命题,经过归纳,初步的解释说明,感受探索的乐趣.•本节重点: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本节难点:正确区分原命题的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1.要通过实例去发现四种命题间的关系,并能用命题间的关系去验证写出的命题是否正确.•2.要注意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不同的.•例如:原命题“若∠A=∠B,则a=b”的否命题是“若∠A≠∠B,则a≠b”,而原命题的否定是“若∠A=∠B,则a≠b”.通过实例真正弄清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与它的否定的本质区别:否命题是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命题的否定是只否定结论不否定条件.•3.当原命题不易证明时,可利用两个互为逆否命题间的等效性转化为证明其逆否命题.•1.四种命题的概念•把命题“如果p,则q”看作原命题,则它的•①逆命题是“”;•②否命题是“”;•③逆否命题是“”.•2.四种命题间的关系如果q,则p如果非p,则非q如果非q,则非p•3.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关系•(1)在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一定与原命题真假性相同的是.•(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时,它们的真假性.逆否命题没有关系•[例1]把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解析]原命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真命题.•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真命题.•否命题: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不平行.真命题.•逆否命题:如果说两条直线不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不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真命题.•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2)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解析](1)逆命题: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非负数,则这个数是实数.真命题.•否命题:如果一个数不是实数,则它的平方不是非负数.真命题.•逆否命题: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不是非负数,则这个数不是实数.真命题.•(2)逆命题:若方程x2+2x+q=0有实根,则q≤1,为真命题.•否命题:若q>1,则方程x2+2x+q=0无实根,真命题.•逆否命题:若方程x2+2x+q=0无实根,则q>1,真命题.•[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命题及命题的否定形式,并判断真假.•(1)若m>0,则关于x的方程x2+x-m=0有实根.•(2)若x、y都是奇数,则x+y是奇数.•(3)若abc=0,则a、b、c中至少有一个为0.•[解析](1)否命题:若m≤0,则关于x的方程x2+x-m=0无实根.(假命题)•命题的否定:若m>0,则关于x的方程x2+x-m=0无实根.(假命题)•(2)否命题:若x、y不都是奇数,则x+y不是奇数.(假命题)•命题的否定:若x、y都是奇数,则x+y不是奇数.(真命题)•(3)否命题:若abc≠0,则a、b、c全不为0.(真命题)•命题的否定:若abc=0,则a、b、c全不为0.(假命题)•[说明]命题的否定形式及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别,不能混淆.从形式上看,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而命题的否定,条件不变,只否定结论.•有下列四个命题:•(1)“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否命题;•(2)“若a>b,则a2>b2”的逆否命题;•(3)“若x≤-3,则x2-x-6>0”的否命题;•(4)“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B•[解析](1)“若x+y≠0,则x、y不是相反数”是真命题.•(2)“若a2≤b2,则a≤b”,取a=-1,b=0,因为ab2,故是假命题.•(3)“若x>-3,则x2-x-6≤0”,解不等式x2-x-6≤0可得-2≤x≤3,而x=4>-3,不是不等式的解,故是假命题.•(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故选B.•[例3]已知函数f(x)在(-∞,+∞)上是增函数,a、b∈R,对命题“若a+b≥0,则f(a)+f(b)≥f(-a)+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