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整体感受:悲作者简介•名杜甫,字,子美。•时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地祖籍湖北襄阳。•作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的诗歌被人誉为“诗史”“诗史”。艺术上形成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诗圣”。背景作者经历安史之乱,与难民一起,历尽劫难,颠沛流离,坎坷万端。目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残破景象,又见百姓流血,“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凄凉情景,顿生忧国忧民之情。代宗大历三年,想返回家乡,但战乱使他无法北上,只好辗转飘泊于湖北、湖南一带,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流浪两年,最后在破船上病死,终年五十九岁。本诗作于大历二年。律诗•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中间两联须对仗。登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整体感受悲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写景抒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共写了几个意象?风、天、猿、渚、沙、鸟2、重点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猿、鸟。“鸟飞回”和“猿啸哀”两个细节,简直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天高旷,西风越刮越紧;猿哀啼啸,峡口一片悲来。水里的小洲清清凌凌,洲上的沙地雪白雪白;一只孤独的鸥鸟,在水上盘旋、低徊。体会作者心情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此联意境。无边无际的黄叶啊,纷纷落下,浩浩荡荡的长江啊,滚滚而来。2、颔联与首联同是写景,在选择意象与表现方式上有何不同?选景少,但富有表现力。集中表现了秋天的典型特征。首联工笔,颔联写意。3、诗人此时面对这一片凄清之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面对生命的短暂,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但虽凄苦冷落却并不消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此联中最能表现诗人此时处境的字是哪几个?万里、秋、常、百年、多病、独、登台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联内容。让人看到一个深秋时节兀立高台的穷儒。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万里漂泊,他乡作客,竟成了我生活的常态;萧瑟的寒秋令人悲伤,更增添了羁旅的愁怀。暮年多病,寂寞如何承受?再加上今日孤孤零零,独上高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苦”在此联作何解释?非常2、作者为何事而愁?有何情怀?国事。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下离乱,时世艰难,深恨两鬓又添白发;衰颓潦倒,新近又断了酒,这满怀愁绪怎生推排!一、把握作者风格、背景。用以解读其他风格类似的诗文。“辨一叶而知秋”。二、了解表达技巧。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三、抓关键意象,以点带面。四、把握意境。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五、咀嚼字词。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苦吟。贾岛“推敲”的故事更传送至今。杜甫也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的语言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六、把握诗歌体裁特点,解读个别字词。学法指导:能力迁移: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思考题:1、这首诗颔联主要描写诸葛亮祠堂周围的景色,请问,这景色有什么特征,哪两个词能体现这一点?景色凄凉。“空”、“自”。2、诗的最后一联为千古名句,你认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对诸葛亮未能实现其灭魏兴汉统一天下宏愿的无限痛惜。联系自己身世抒发壮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