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短文三篇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1.蒙田(1533—159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开始信仰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开始撰写《随笔集》。2.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3.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他经历丰富,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1)“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生活中,那些坏日子,不愉快的事情,我们都要忘掉,好的日子要回忆。(2)“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作者之所以能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非常饱满,因他没有虚度时光,所以他毫不惋惜。文中说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就是告诉我们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回想这一生,记得的都是愉快的、美好的事情,这样才能不觉得惋惜。生活的好与坏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热爱你的生命。那么即使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为生命的消逝感到惋惜。(3)“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人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很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4)“生之本质在于死。”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人生的终点是不可逃避的。生之本质在于死,但是当我们看到了生之本质在于死的时候,是不是不应该过多地去考虑死的问题,而应该更多地考虑生的问题?就如本文题目所说——热爱生命,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用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5)“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有乐趣和兴趣,只要我们把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当成是自己的兴趣,就会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人生,过得更充实。生命是短暂的,物质保证只能是暂时的,它换不来乐趣,而精神无价。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真正地享受生命。像苏轼,他一生坎坷,历经八州,身行万里。可以说走遍了所有穷山恶水,却始终如处天堂,他有一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源于什么?像蒙田所说——对生活的关心程度。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还得过下去。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生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经历的这些困难会让我们从毛毛虫变成蝴蝶,形成生命的唤醒。这是生命的超越。人生的本质在于死。我们想到告别人生毫不惋惜的时候,一个隐含的意思,那就是超越死亡,超越生命。而这,只有我们人能做到。雨果说过:“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生活再不易,人生再难,只要我们本着热爱生命的心态去生活,我们的生命就会焕发光彩。略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