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何等豪放洒脱,但“无情未必真豪杰”,苏轼也有其婉约的一面,譬如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里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悼念之情。从这首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那仿佛要穿越时光找回从前的双眼,苍老的目光里满是岁月积淀的深情。这种深情,我们的现代作家孙犁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悼念亡妻的作品《亡人逸事》。一起鉴赏大师家常似的话语中蕴涵的深情。•用最简语言概括四个断面的内容。•1.天作之合,“巧”.2.看戏相亲,写“贞”。•3.勤劳持家,写“能”。4.总括一生,写“情”。•天作之合: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回忆了作者与妻子是怎么结婚的。•初次见面:着重写了自己和妻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勤劳持家:写妻子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临终痛别:写了作者对妻子的愧疚并回忆妻子临终前的情景。•默读第一断面,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探究。•小结:这部分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天作之合”对一般夫妻结对,只不过是一句道好颂吉之词,然而在作者笔下,简直就蕴涵着一种神秘色彩,恰如爱妻所言“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可见作者对那天的雨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大凡人们感天谢地,都是得到了意想不到或难以承受的幸福。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正是因为妻为他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在这里与其说作者在谢天,不如说是在谢妻;对天的感念,其实就是对妻的感念。•自由朗读第二断面,探究以下问题。•1.简评“盯”、“跳”、“走”、“钻”几个动词对刻画人物情态的作用。•2.研究“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这句话,表现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3.这些描写对人物是褒还是贬?•参考解读:•1.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未婚妻初次会面腼腆害羞的神态。•2.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语言细节描写,突出了妻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浓重的礼教观念,表现了她的质朴。•3.这里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亡妻的赞美之情,写出了亡妻的淳朴和贞洁•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断面,其他同学听读、质疑探究。•参考议题:1.文章叙述了几件小事?表现妻的什么美德?•2.“我”对孩子的嘱托,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3.文章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参考解读:•1.写了“回家诉苦”、“背瓜遭遇”、“学会纺线织布”、“卖线卖布”、“关爱孩子”几件小事。这几件事反映妻如何从一个娇惯女儿变成一个吃苦耐劳的妻子与母亲的过程,突现妻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品质。其中“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的细节,写足了妻子对孩子的爱。•2.作者对孩子的话,是对妻子的高度评价和纯真的爱。•3.文章运用了铺垫和对比的手法。“回家诉苦”、和“背瓜遭遇”是形成妻子性格转变的转折点,为妻子美德形成作了铺垫,妻子前后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妻子的美德。•齐读第四断面,自由质疑探究。•参考议题:•1.结尾交代妻临终时仍记着丈夫在做小职员时,寄给她家两丈花布的事,有什么作用?•2.文章以妻子“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作结,用意是什么?•参考解读:•1.这两句看似平常的问答,将夫妻恩爱之情写到了极致,中国传统讲究得一还两,薄施厚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我们可以想见,因为那两丈花布,传统观念较强的妻子对丈夫不知付出多少爱与体贴。•2.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句作结,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辛劳一生、温柔善良却又不乏坚强的中国妇女形象。所以作者在前面愧疚地写到:“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作者对亡人的愧疚与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