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尘泥渗.漉(shèn)呱呱.而泣(ɡū)B.余稍为修葺.(qì)以手阖.门(hé)C.偃.仰啸歌(yǎn)垣.墙周庭(yuán)D.旧时栏楯.(dùn)扃牖..而居(jiōnɡyǒu)解析“楯”读shǔn。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修葺:修补B.偃仰..啸歌偃仰:俯仰C.亭亭..如盖亭亭:耸立的样子D.珊珊..可爱珊珊:婀娜的样子解析珊珊:美好的样子。D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能得.日②得.不焚③凡.再变矣④轩凡.四遭火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获得,得到;②能,能够;③④总共,一共。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C.尘泥渗漉,雨泽下.注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解析例句与A、C、D三项为名词作状语,B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句的“手”应是名词作“种植”的状语。B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B.大母过.余曰过:看望C.大类.女郎也类:好像D.客逾庖而宴.宴:宴请解析宴:吃饭。D二、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6~10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娘以指叩门扉”中的“叩”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叩.之寺僧B.得双石于潭上,叩.而聆之C.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D.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解析A项询问。C项引申为攻打。D项磕头。例句与B项为“敲击”。B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两膝相比.者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D.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解析A项并列。B项比较。C项与……相比。例句与D项为“等到”。D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能以.足音辨人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④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介词,凭;②连词,表承接;③④指代性副词,偏指一方,但意义不同,一指“她”,一指“我”。答案D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段文字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因此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B.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C.这段文字,将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深深怀念与眷恋,及怀才不遇、功名未成之喟叹与对亡妻的真挚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D.和《五人墓碑记》选择重大题材、阐明生死重大意义不同,这段文字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题材尽管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解析无“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