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世纪晚期,中国有一名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人们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我国第一个做飞天尝试的人明代的勇士万户,真正的航天始祖贾永曹智白瑞雪贾永曹智白瑞雪课文学习要点课文学习要点①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①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②准确分析本文的层次结构。②准确分析本文的层次结构。③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作出的③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巨大贡献。发射前的平静飞天前的告别飞天前的告别发射的瞬间发射的瞬间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升空1、理解课文,分析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标题有两层含义: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合作学习,文本探究合作学习,文本探究自主学习,内容探究自主学习,内容探究整体把握,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脉络。整体把握,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脉络。导语:导语:20032003年年1010月月15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射成功,意义重大。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梦的艰辛过程。①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②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③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④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⑤“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⑥“神舟”一-四号飞船发射成功。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合作学习,文本探究合作学习,文本探究2、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如: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33、文章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特色、文章在结构方面有什么特色??结构特殊结构特殊,,导语写完“神五”发射场景后,不导语写完“神五”发射场景后,不是按一般写法接着写发射后的情况,而是宕开一笔是按一般写法接着写发射后的情况,而是宕开一笔,,写了大量的有关背景材料,即中国航天历史的简要写了大量的有关背景材料,即中国航天历史的简要回顾回顾,,仅用一小部分文字来写“神五”本身,结语仅用一小部分文字来写“神五”本身,结语用一个自然段收束,与导语衔接,形成圆合型结构。用一个自然段收束,与导语衔接,形成圆合型结构。合作学习,文本探究合作学习,文本探究4、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这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写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