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本文的思想内容,把握本文的思路。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和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揣摩本文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4.学习先驱者的爱国精神,用他们的精神激励、鼓舞自己,热爱祖国。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鲁迅先生的小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结构严谨,语言极富民族化、个性化。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并不是另有其意。“记念”一词说明本文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刘和珍”是本文叙述的主体,而“君”是对人的尊称。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926年,我国的北方还在军阀政府的统治下,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皖系头子段祺瑞。当时占据着东北的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关内进军,遇到了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便公开出面,在3月12日派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入天津附近的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3月16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借口维护1901年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并组织起新的“八国联军”,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后又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卫队开枪镇压群众,群众死47人,伤150余人,造成“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烈士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三一八”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诬陷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同志等)盲目地引入“死地”。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任教并编辑新文学刊物。面对反动黑暗的统治,他无比愤慨;对爱国的青年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篇。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识字注音(1)重点字徘徊.(huái)寥.落(liáo)倘.使(tǎnɡ)洋溢.(yì)桀骜.(ào)洗涤.(dí)长歌当.哭(dànɡ)踌躇..(chóuchú)赁.屋(lìn)噩.耗(è)不惮.(dàn)喋.血(dié)尸骸.(hái)屠戮.(lù)浸渍..(jìnzì)诧.异(chà)殒身不恤.(xù)(2)多音字①创ቊ创伤(chuānɡ)创造(chuànɡ)②攒ቊ攒射(cuán)积攒(zǎn)③菲ቊ菲薄(fěi)芳菲(fēi)④行ቊ销行(xínɡ)行列(hánɡ)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字形辨认(1)ቊ翼(羽翼)冀(希冀)(2)ቊ抵(抵达)诋(诋毁)(3)ቊ屡(屡次)偻(伛偻)(4)൞绯(绯红)诽(诽谤)悱(悱恻)(5)൞诧(诧异)咤(叱咤)侘(侘傺)3.词语释义(1)寥落:①稀少。②冷落;冷静。(2)造化:①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②创造,化育。(3)浸渍:用液体泡。(4)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5)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文中指帮凶。(6)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7)桀骜锋利:倔强而又锋芒毕露。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4.词义辨析(1)桀骜·倔强同:二者都有“刚强不屈”的意思。异:“桀骜”适用于书面语,“倔强”适用于口语。判断正误:①人生的坎坷没有击垮他,却铸就了他桀骜..不屈的性格。(√)②他这个人很倔强..,但心眼不坏。(√)(2)毅然·决然同:二者都有“坚决”的意思。异:“毅然”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强调行动的坚决,适用对象多是做事的态度;“决然”除了表示坚决外,还表示必然、一定,强调结果的确定。判断正误:①曾志伟拒日本勋章显爱国热忱,决然..辞演日剧《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香港九龙财宝杀人事件》获得圈内好友的一致认可。(×)②制假售假、急功近利,毅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触目惊心·惊心动魄同:二者都可形容使人十分震惊的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