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王国维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被鲁迅誉为“研究国学的人物”,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其学术研究涉猎广泛,成就甚高。著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其中《人间词话》共六十四则,是其最有影响的著作,融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西方美学思想于一体。行文流畅自然,见解独特,精辟阐释了“境界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整体把握•本单元所选十则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可分为三方面内容:内容:•11、第一则为总纲,、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22、第二至六则,、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33、第七至十则,、第七至十则,•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境界说研读第一则研读第一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第一则,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第一则,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标独绝的缘由。可见在王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国维心中,“境界”高于一切,在艺术创作中起决定作用。决定作用。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画面.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境界:文学作品中能把一种浑然无我或情景交融的状态自然真切显现出来的情景世界。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境界的类型:☆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有大小之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怎样写出有境界的作品?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2、自然行文。“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3、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美成《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4、要有表现境界的手法。“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1、围绕“境界”王国维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观点?“造境”: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2、“造境”与“写境”有何区别?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谈“造境”与“写境”。两层含义•一是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