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Huangweiwenzi请欣赏音乐:歌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2、一九九二年春,又是指哪一件事?1、请问这是指哪一件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啊......•这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那么他老人家又是怎样设计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的呢?下面让我们学习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了解他老人家1992年视察深圳时的一些情景,进一步感受伟人伟事。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背景介绍中国197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经济改革政策,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这条路线是否正确仍存在争论。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改革的新举措都显得步履艰难。邓小平92年视察深圳等地,给中国经济改革计划以巨大推动,意义深远。2、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主题借用唐代诗人李贺诗句,一语双关,形象生动,为全文定下了欢呼雀跃的基调。•既符合时间、环境:使人仿佛感受到一月南国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又巧妙的暗合通讯主题、社会背景:“东方”也指神州大地,“风”就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满眼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改革开放使中华大地生机勃勃,又借此歌颂邓小平二次南巡讲话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副题则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文体和内容。•一般来说,主标题要才思飘逸、妙笔生花,宜以虚为主,幅标题则宜实。阅读思考1、本文属于新闻的哪种文体?事件通讯阅读思考3.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记叙小平同志的深圳考察?以时间为顺序,以小平同志的行踪为线索。4.找出这篇通讯的导语、主体和结尾。5.导语部分交代了什么?有何特色?请将它换成“一句话导语”。导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意义。写得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文请并茂。92年春,邓小平同志到深圳特区考察。6.结尾部分点出了什么?属于何种形式的结尾?点明小平同志二次深圳之行的伟大意义。分析式、展望式7.主体分为五个小部分,请抓住六大要素,以一句话新闻形式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写到达当天,小平同志乘车观看深圳市容,并介绍有关新闻背景。第二部分:写第二天小平同志在国贸大厦的活动及讲话。第三部分:写第三天小平同志游览民俗村和锦绣中华。第四部分:写第四天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作重要谈话。第五部分:写第五天小平同志离开蛇口港,离途中与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8.分组概括一至五部分中,邓小平发表了哪些重要讲话,意义何在。时间行程主要谈话内容一1月19日深圳市区游览二1月20日国贸中心大厦三1月21日华侨城四1月22日(会议室)五1月23日前往珠海特区特区姓“社”不姓“资”;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搞争论,允许看改革开放不怕犯错误,有错误及时改正,“要搞快点”自主思考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1、总的思路是以小平在深圳参观浏览不同地点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材料。•2、所选的题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小平对于姓资姓社的看法,对如何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的展望与规划就属于这一类)•3、所选题材具有很强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使课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小平在华侨城的诸细节)•4、只选取了小平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关的场景和谈话来写。(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一贯的原则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