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人类用真情和心血浇灌的一朵艺术奇葩。本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它们都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其中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有民歌,也有文人的作品;有鸿篇巨制,也有短小之章;有四言、五言,也有骚体。读这些作品,宛如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文化旅行,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细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打开本单元,《氓》让我们在浓重的叙事中感受到了弃妇的怨愤之情,《采薇》让我们在细腻的心理描写中体验到了久戍的士卒的思乡之情;《离骚》让我们聆听屈原饱蘸着血和泪写成的爱国挚情;《孔雀东南飞并序》让我们重温一个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的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故事;另外《涉江采芙蓉》可以让我们体验到相隔迢远、彼此思念的那份刻骨铭心;《短歌行》让我们在率真自然、慷慨苍劲中感受到曹操积极进取的精神;《归园田居》中描绘的那一幅幅清新恬淡的农村风情画表现出了五柳先生远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之情,似乎让我们嗅到了那久违的清新的田园气息。•从体裁上看,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2008年新课标“”《考试说明》对古诗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默写古代诗歌常见的名句。“”对古诗鉴赏能力的考查,唐诗宋诗和宋词是高考试题选材的主要部分,明清诗歌也逐渐占据了一定的分量。而且2007年北京卷还考查了《诗经》中的《周南·芣苢》,由此可见,高考古典诗歌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体裁也日益丰富。•从具体的知识点分析,在近几年的高考中,2007年湖南卷、重庆卷、浙江卷和2008年海南卷考查了《卫风·氓》中的名句,2006年湖南卷和2007年、2009年全国卷Ⅰ考查了《离骚》中的名句,2008年安徽卷考查了《归园田居》中的名句。由此可见,对本单元诗歌的背诵和默写也是非常重要的。诗歌鉴赏是每年的必考内容。下面请看200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诗歌鉴赏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诗歌鉴赏题又是所有语文试题得分难度最大的题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诗歌鉴赏素材浩如烟海,似有不可捉摸之特点。另一方面,古代诗歌是文言最集中的表现形式,语言的跳跃感及古今语序的不同决定了其解读的难度。再者便是写作背景知识把握方面的障碍。这些都是“”考生读不懂诗歌的硬伤。但不管怎样,诗歌鉴赏题都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广泛阅读,加强积累,依托教材,强化训练。要了解不同时代代表诗人的风格及大体流派,不仅做到知人论世,更要因诗入题,以诗解题。平时训练不能再只局限于唐诗宋词元曲,还应注意宋诗与清诗的鉴赏,同时应当兼顾读本的内容,不可废弃。•(二)继续夯实基础,掌握各种鉴赏术语。综合性开放题型的考查已成趋势,对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作用)的分析势必要有赖于鉴赏术语的准确表述,这样答题才能到位。如艺术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对比、反衬、象征、渲染等。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恬然冲淡、沉郁顿挫、雄浑壮阔、古朴典雅、刚健明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