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岭县第四中学高二语文:2.5《登高》课件(人教版必修3)大连一中栾桂芳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陈子昂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李白、杜甫元镇、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李贺李商隐、杜牧•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的历史,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有《杜工部集》。《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简介(一)•读书和漫游时期•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20岁开始漫游,24岁应举,不第。却结识了李白和高适。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后再次应试又不第。杜甫简介(二)•困居长安时期•35岁入长安求官,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杜甫简介(三)陷贼和为官时期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等诗。后来他逃出长安,但战乱和饥荒让杜甫无法养活他的家庭,加之对仕途的失望,47岁丢官入蜀。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但从全国来说,安史之乱虽结束,但唐王朝的瓦解之势并未因此而停止。内部朝政腐败,割据势力征战不断,外有吐蕃的侵扰,甚至攻入长安,迫使皇帝出逃。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的去世,郁闷像一团乌云一样压在心头。为排遣烦恼苦闷,作者抱病登台,但悲凉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他的悲哀。此时杜甫55岁,三年后客死于旅舟中。杜甫人称“诗圣”,文为“诗史”。风急天高猿啸哀鸟飞回渚清沙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人,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诗人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环境的空阔凄清,更感哀婉孤独•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气象的寥廓肃杀,更显沉郁悲凉(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急风高天鸣猿清渚雄浑苍茫•写景白沙飞鸟落木江水沉郁悲凉五、体会诗歌情感•提问:后四句抒情,抒的是什么情(注意关健词)?•悲”与“恨”•作者“悲”的是什么?“恨”的又是什么?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愁恨:“艰难”“繁霜鬓”“潦倒”“停浊酒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客居他乡,这里是漂泊它乡,流浪它乡的意思。(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二)“悲”与“恨”(深沉蕴藉)羁旅异乡晚年多病愁苦沉痛抒情国难家愁护病断酒忧愤无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