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鲁迅请你介绍下你所了解的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品:《狂人日记》,1918年5月发表,是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21年12月发表。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钞票贬值”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人们在钞票贬值时的心态:开始-----停兑后--------打折、贬值后乐意-----不甘心、恐慌-----非常高兴-----更非常高兴、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由钞票贬值以后人们自觉地“降格以求”并且之后还“非常高兴”,鲁迅看到了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任人宰割,自我满足。如何联想到变成奴隶不是。有史以来便是这样。“三千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这一个小玩艺”指“将人不当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是不是暂时的现象呢?1、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第5段)2、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第7段)3、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第8段)4、“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第9段)5、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祈求呢?规则需要有什么要求呢?不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较为顾及他们”,即比较看重民意。“规则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即规则要有一定的稳定性。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补充:《三国演义》中概括中国社会历史的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不合。”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鲁迅划分这两个时代的标准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第一部分(1-4段)叙述民国初年钞票兑换现银的往事,引出本文的中心话题:“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第二部分(5-11段)分析“变成奴隶”“还万分喜欢”这种奴性心理的成因,指出中国历史只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第三部分(12-14段)指出现在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应该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结构层次灯下漫笔现实:钞票贬值“人”的贬值(容易变奴隶)历史:社会历史本质:两个时代的循环(一治一乱)现实:走哪一条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命)奴——————(争)——————人评价自己的三个维度与其他人相比。与自己的从前相比。与自己的期望值相比。现代人们对人性的认识选讲内容官与盗贼关系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文章所写的日常小事发生在民国二三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写?这恰好说明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国家灵魂的思考从未停止。中国社会存在的奴性化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正是他爱国情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