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三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校训:上善若水,自强不息课题:《水浒》主备:陈红芳课型:新授编号:20140821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展示阅读成果,积累《水浒》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水浒》的阅读兴趣。2.通过多角度阅读水浒,展现不同读书方式,引领学生从个性化体验入手来阅读。3.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课前预习】1.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浏览全书内容,理清文章脉络。2.各小组确定一个人物形象,围绕有关他的故事情节展开精读。3.搜集有关这一人物的其他资料。4.对这一人物形象能作简要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读书不仅成为一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志,而且已经成为人们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读书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不竭的源泉。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起走进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播放《好汉歌》)(二)常识介绍施耐庵(约1296—1370年),祖籍苏州,后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元末明初杰出文学家。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弃官回乡,从事著述。传说他曾参加过元朝末年的张士诚起义军,张士诚失败后,他逃回兴化,隐居著书。施耐庵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创作《水浒传》。《水浒传》,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三)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一:绰号步骤1.全班学生参与绰号大比拼2.总结绰号分类:外形特征、才能特征、性格特征、兵器特征活动二:出身步骤:1.说说林冲、武松、柴进这三人的出身?后来又为什么走上梁山的?志不强者智不达1丹阳市三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校训:上善若水,自强不息2.整体梳理梁山好汉的出身——得出结论: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广泛的人群;宋末之所以出现梁上好汉的聚义造反,是官逼民反必然结局,扣住小说的主题。活动三:武器步骤:1.学生扮演人物错拿武器上场(李逵、花荣、鲁智深)引出交流内容2.具体介绍人物与武器的关系3.学生演绎杨志卖刀4.学生竞猜抢答(小组内拿上多种兵器,让全班学生抢答)(四)人物——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读原著有关文字,猜猜他们是谁,说说他们的故事,试着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1.“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气宇轩昂,胸襟秀丽”.2.“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3.“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绒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粗犷豪放,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粗中有细。”4.举止得体,风度翩翩。逆来顺受,一身正义,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5.“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五)精彩片段欣赏1.欣赏视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赏析三拳精彩描写,明确原著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写角度。3.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家以后碰到歹徒干坏事,也三拳两腿打死他行吗?你会怎么办?鲁达有错吗?(三)教师小结【课后延伸】1.《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本书以末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