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等到田野上藤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B.或许可以这样说,拣麦穗的时节,也是最能引动姑娘们暇想的时节。C.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话,都是让人害躁的话。D.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好不容易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跳出来,重新回到地里。解析A.藤—腾。B.暇—遐。C.躁—臊。答案D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______。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______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______的基本手段。A.素养情境沟通B.修养情境勾通C.素养环境连通D.品质情形沟通解析素养:平日的修养。修养: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情境:情景;境地。情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环境:①周围的地方;②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沟通:使两方能相通连。勾通:勾结,暗中串通。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但她们还是顺顺溜溜....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情怀了。B.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C.二姨贼头贼脑....地笑了:“你要嫁谁呀?”D.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皮赖脸....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解析A.改为“依依顺顺”。C.改为“贼眉贼眼”。D.改为“死乞白赖”。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的确,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风霁月,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B.在我们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C.一首曲子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D.如果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也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解析B.缺主语;C.“原因之一”与“是因为”重复;D.句式杂糅,去掉“如果”或“当”、“时”。A二、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或许可以这样说,拣麦穗的时节,也是最能引动姑娘们遐想的时节。在那月残星疏的清晨,挎着一只篮子,顺着田埂上的小路跟着割麦的人走去拣麦穗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又想的是什么?唉,她还能想什么!假如你没有在那种日子里生活过,你永远无法想像,从这一颗颗丢在地里的麦穗上,会生出什么样的痴想。她拼命地拣呐、拣呐,在割麦时节或许能拣上一斗?她把这麦子卖了,再把这钱攒起来。等到赶集的时候,扯上花布、买上花线,然后她剪呀、缝呀、绣呀……也不见她穿,也不见她戴,谁也没和谁合计过,谁也没找谁商量过,可是等到出嫁的那一天,她们全会把这些东西,装进她们新嫁娘的包裹里。不过,当她们把拣麦穗时伴着的痴想,也一同包进包裹里的时候,她们会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的是多么傻;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时所想像的又是多么不同……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情怀了。这又算得了什么?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痴想,甚至她们自己也不会过分地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有谁见过哪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5.她们拣麦穗的时候是一边拣一边想事情的,课文一连用了好多个“想”,那么她们究竟在想什么呢?(2分)答案想嫁人,憧憬着美好的婚姻。6.但真正等到她们出嫁的那一天,她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为什么?(2分)答案伤心。因为她们嫁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人。答案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她们为什么不反抗呢?)因为她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