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8《家》学国学1.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选自《论语·八佾》【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评说】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2.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选自《周易·系辞下》【译文】君子先使自己本身安定,然后才去行动;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开口说话;需要别人帮助,则须先去交往,等建立起感情以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评说】安定、气和是修身,修身是人生根本。帮助、了解别人是行道。一个成功的人一定具备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人脉,而这些全部来自关怀他人和帮助他人。夯基础一、作者名片巴金(1904—2005),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27年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于1929年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1929年到1937年间,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他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巴金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新的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等。作品: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等。二、背景介绍巴金创作《家》的特定历史背景就是“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巴金曾说:“我接受了‘五四’反封建的思想,用反封建的眼光去看家庭。……我在小说里攻击的是旧制度,不是对个人。”换句话说,巴金的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的《家》,其实不是自现实中提炼出来的现实,而是“主题先行”(攻击旧制度)之后的现实。讲得更直白一些,巴金的“三部曲”其实跟“打倒万恶的封建家庭制度”这样的口号标语类似,只是他使用文学语言讲故事的方式,把他的这个想法铺衍出一部小说,成功地表达了他的这一想法。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三、情节链接节选前:本节之前的内容,写了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地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对新文化产生了热切的渴望。就连他们的大哥觉新也受到了感染。但作为高公馆这一封建大家族的长子长孙,觉新背负着继承家族发展的重任,他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节选后:被囚禁在家的觉慧万分苦闷,只有婢女鸣凤的淳朴与真情给他以安慰。但鸣凤在听到他的表白之后却在有意地躲着他,因为她心中充满恐惧,害怕被太太知道。觉慧靠读报与写日记打发着这一段寂寞的生活。过年了,学潮渐渐平息,觉慧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常态。四、文学常识家族小说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往往是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