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巴金基本情况•2理清全文的思路,•3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走近作者:《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2003年,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一场“十年浩劫”席卷而至。无辜的人们惨遭杀害,千年的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写作背景写作背景“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秦牧(“文革”期间广州街头所见)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序幕:(序幕:(1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开端:(开端:(22)小狗包弟的来历)小狗包弟的来历•发展:(发展:(3-63-6)小狗包弟和家人间的亲密接)小狗包弟和家人间的亲密接触触•结局:(结局:(7-97-9)痛别包弟)痛别包弟•尾声:(尾声:(10-1310-13)作者的忏悔)作者的忏悔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很多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优秀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塑造了一位美丽出众、机智善斗的农家姑娘秦罗敷的形象。“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直接铺写了罗敷的穿着打扮,正面抒写了她那光彩照人的动人形象。但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去写秦罗敷的发、脸、身材等,诗中最具表•现力的却是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口技》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用意是什么?见到陌生人口吠一阵就跑开见到陌生人口吠一阵就跑开了(正(正面)面)特点是: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用意: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正面(正面))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1.首段写了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这有什么作用?结构:为下文写包弟的故事作铺垫、引起下文。思想内容:两个类似的例子,表现了这类事件的普遍性。以狗的仁义反衬人的无情。奠定了伤痛的感情基调。提示:从结构、感情基调、思想内容来分析。2。如何理解作者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