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巴金这个人……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冰心与巴金促膝而谈两人的交往•1922年夏,巴金和堂弟在老家的园子里,读着刚刚出版的冰心的诗《繁星》,被那些富有哲理的、纯真的诗句所吸引。•1933年,巴金正在北平小住,与郑振铎、章靳以等一起创办《文学季刊》,初次见到冰心。冰心给巴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坦率、亲切而温和的女性,而巴金给冰心的第一印象是内向、忧郁的。•1940年冬,冰心从昆明到重庆,两人再次相见,一起参加文艺界抗战会议。•五六十年代,巴金和冰心还多次在同一个代表团到国外参加会议、活动。此时见面较多。•“文革”时,巴金与冰心都进牛棚,入干校,在极左思潮恐怖的统治下失去联系11年。“四人帮”倒台后,他们恢复了通信。•到了1980年,他们之间几十年的友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也是一种升华,使他们由文学界的老友,跃为人生难得的知己。•同年4月,巴金和冰心一起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当时巴金已是76岁的老人,冰心更已是八旬高龄。期间得到一次从未有过的畅怀长谈。•1985年,冰心迁往新居,巴金去探望她,这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为什么冰心建议以“好好休息,尽情享受”作为给巴金电文的内容呢?•因为“巴金这人辛苦一辈子,勤奋一辈子,认真一辈子”2从冰心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问题?看出:冰心对巴金十分熟悉了解,并且对他十分的关心。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根据本部分内容理解“淡交如水,大道若弦”。•两件事:巴金慰问丧夫的冰心,也替她难过;冰心给巴金成立的文学馆捐赠图书字画。从此看来,冰心的事就是巴金的事,巴金的事就是冰心的事,两人的交情如水一般清纯,没有金钱利益的杂质,两人的空间距离虽远,但两人心灵的距离却很近很近。研读第三部分•从中看出冰心眼中的巴金和巴金眼中的冰心。冰心眼中的巴金•“心里有一团火,有时爆发极大的热情,敢讲真话。”•冰心欣赏巴金的纯真、坦诚、大公无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冰心眼中的巴金•“我爱他就像爱我自己的亲弟弟们一样。”“他的可佩……就是他为人的‘真诚’。”吴文藻也说过:“巴金真是一个真诚的朋友。”巴金“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是“最可佩之处”。当然,对“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的印象更是深刻。巴金眼中的冰心•“她的头脑比好些年轻人的更清醒。她的思想更敏锐,对祖国和人民她有更深的爱。”•她要求“真话”,她追求“真话”,她用自己做榜样鼓励大家讲“真话”,写“真话”。•巴金欣赏冰心的坦率、坚强、友善。是什么使他们如此亲近友好,情如姐弟呢?•彼此的欣赏•智慧、正直的心灵•两人相同的追求、生活情趣、文学趣味•相同的爱国爱人民的热心•《世纪之交:冰心与巴金》•愿我们:相识相知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