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多菲(1823~~~~1849),是19世纪匈牙利的爱国民族诗人,曾经领导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并最终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死时年仅26岁。他一生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八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他的诗作多是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号召人民为民族解放而斗争。著名的作品有《自由与爱情》、《贵族》、《老旗手》等。在诗歌表现形式方面,他继承了匈牙利民歌的传统,建立了自由、明快的民族诗歌,为其民族诗歌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我愿意是急流》不同其它诗作的战斗风格,而是一首充满了温情和热爱的热情诗。作者简介:http://home.cenre.com/zhenghe/data/GZYW0201/contents/main/lm03/lm0301/main/4/read01.swf学生自习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问题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示”我“和”我的爱人“?这些意象有何特点?答:诗人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阳刚之气而又略带苍凉的景物。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这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问题2:诗人用哪些词语将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答:用”我愿意“和“只要”。问题3:如此写表现了什么?答: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和献身精神。你答对了吗?问题4:诗人为何选择如此多的意象表达对爱情的态度?答:诗人选择的“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丰富多彩”。上至天空,下至河流山谷,意境开阔,画面舒展,不仅表达了诗人开朗、奔放的胸怀,好将诗人爱情的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问题5:两组意象交融层进有何表达效果?答:两组意象层层递进,相互对照交融,既表现了诗人为了“至爱之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的精神;又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这两题又怎么样?我愿意是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爱小鸟小鱼常春藤火焰夕阳我的爱人首先可以把本诗可以看作是一首爱情诗。裴多菲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这首诗的创作可看作对爱情的表白,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也可以看作政治抒情诗,诗中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舒婷的《致橡树》和本诗的爱情观有何不同?答:《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中表达了与之迥异的对爱的理解。诗人否定了小鸟依人式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爱,是双方的彼此平等。而且认为只有在人格价值的各自独立上,才能有真正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理解,“这才是伟大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