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倾听孩子的声音VIP免费

倾听孩子的声音_第1页
1/4
倾听孩子的声音_第2页
2/4
倾听孩子的声音_第3页
3/4
倾听孩子的声音扬中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陈超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部分幼儿常表现出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情绪不稳、容易冲动等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也有模仿他人及希望引起他人关注的多动行为。适时而恰当地纠正幼儿的多动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较强的好奇心,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以自我为中心,表达需要的方式多样。我们在幼儿园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诸如此类的情景:教师富有表情地范唱一首歌曲,突然哪个“小捣蛋”动手动脚惹哭了小伙伴;玩积木时一个孩子打了另一个孩子刚搭建好的房子;吃点心时一些调皮大王将不爱吃的饼干扔到旁边小朋友的茶杯里;洗手时一个小朋友哭着跑来告诉你××小朋友将手指按在水龙头上洒了他一身的水……每天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不听话”行为,再看看那些调皮幼儿脸上满不在乎、幸灾乐祸、嬉皮笑脸的表情,我们往往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产生一些过激行为。而这种过激的教育行为又往往违背恶劣教育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具体到对待这些调皮幼儿的方式,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过多的规则,限制幼儿的活动,对表现个性的孩子采取压制态度;对这些调皮的孩子大吼大叫、唠唠叨叨,采取过分否定、斥责和惩罚的行为;使用无用的威胁和空头诺言;对这些孩子采取冷漠的态度。教师采取了这些非理智的态度,实际上并不能取得实效,相反许多惩罚行为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孩子根本不理解惩罚的真正原因而依然故我。而幼儿这些“屡教不改”行为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教师的行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那么教师该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呢?我觉得教师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比较恰当。一、制定规则,严格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调皮的孩子有爱玩、好动、好奇心重、注意力分散、自制力差等特点,对他们光有满腔的热情和爱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往往很会察言观色,老师稍不注意就“惹是生非”。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告诉他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老师在组织活动中不仅要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要注意运用简明、浅显的语言,并在幼儿注意力集中时提出规则,让幼儿理解老师所提出的要求。当然,要让幼儿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幼儿不做的老师更不能去做。此时,我想起拍摄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导演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和演员一起在烂泥沼中,在旁边轻轻地提出一个要求,比你打着伞站在干燥的地方大声地指挥演员要好得多。”我想,如果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坐端正,自己却毫无顾忌地在讲台上面跷起二郎腿,这是不是幼儿不遵守规则的诱因呢?当然,既然制定了规则,老师就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时,幼儿产生一些不良行为总是“屡教不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幼儿的要求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什么时候想起来才对幼儿提要求,使许多调皮幼儿乘机“钻空子”。只有老师做到坚持一贯,常抓不懈,一些良好的品质才能在幼儿身上体现出来。比如我曾经碰到过一个自制力特别差的孩子,经常和同伴打架。每次我都弄清事情的原委,然后明确指出他错在什么地方,在他以后出现同样的行为时不断提醒他,教育他,慢慢地,他终于改掉了遇事动手打人的坏习惯。二、关爱幼儿,建立感情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比如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幼儿“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幼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幼儿,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们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实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倾听孩子的声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