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本117页《<汉书>的价值》,完成下面《汉书》与《史记》对比的练习:《汉书》《史记》体裁时间跨度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000多年230年左右本纪、列传、世家、书、表纪、表、志、传两书合称为:“史汉”「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苏武传》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苏武传两千多年以前的汉朝,版图非常地辽阔,活跃在北方的匈奴不时地侵犯边疆,因此朝廷也经常出兵反击他们。后来匈奴的单于派使节向汉朝朝贡,希望能藉此拉拢彼此之间的邦国友谊。于是汉武帝决定派苏武向匈奴回礼,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出使的那一天,苏武手中持着长长的「汉节」,那是邦国之间互相往来的信物,他带领着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和平使团,随着一声威武的号令,庄严而肃穆地启程。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放眼望去,那浩荡的队伍展现出无比的威德,要传达给远方匈奴的,是大汉民族对于战争永远不再发生的殷切期望。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第一段:第1自然段出使匈奴以求通好叛变的人是缑王和常虞,他们想劫持单于的母亲归顺汉朝。常虞和苏武的副使张胜,过去曾经有过密切往来,结果不但张胜被连坐,连苏武也无辜地受到了牵连,被扣押在了匈奴,和平的任务尚未完成,即遭此劫难,让苏武非常痛心。单于知道苏武为人忠贞爱国,于是想要借机劝他投降,就派遣卫律等人去游说,苏武义正辞严地说:如果我忘恩负义,背叛朝廷,就算是活着,也没有颜面再回到汉朝!说罢,抽出配刀,往自己身上刺了进去。一时间,鲜血喷洒而出,他倒在了一片血泊中。卫律大惊失色,赶紧冲上前去救他,医治了半天之久他才苏醒过来。第二段:第2、3自然段虞常谋反牵连苏武第三段:第4自然段单于看到苏武的志节这么样地高迈,内心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就利用卫律想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他,请他为匈奴效力,但是均被苏武断然回绝了。卫律逼降苏武不屈后来,恼羞成怒的单于把他幽禁到了地牢里,想把他活活地饿死,逼他投降。奇迹出现了,几天之后,苏武居然没有死。单于被他惊吓坏了,以为他一定是个神人。后来,单于把苏武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只送给他几只公羊,要他等到公羊能够哺乳才可以回来。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苏武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难地活下去。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在这种严酷恶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于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他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于靬王过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第四段:第5、6自然段流放北海持节牧羊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苏武,李陵费尽唇舌,但苏武还是断然拒绝。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苏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第五段:7、8自然段李陵劝降完全失败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的道路。他回到京师,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了汉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