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知人论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是《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后世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渡过。芙蓉:荷花。兰泽:长着兰草的水泽。遗(wèi):赠送;古代有赠香草结恩情的风俗。所思:思念的人。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浩浩:广大无际。这里形容路途漫长,无边无际。同心:一般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指夫妻感情融洽。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特点•一、意境高洁、清幽•一、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艺术特点•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能背诵吗?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