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家,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她对现代小说,特别是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非常脆弱,多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最后在1941年,投河自尽。意识流代表作:《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这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全文四千余字几乎全是些内心活动,而写外部现实存在的事物仅仅一个斑点而已。你能用简练的话对人物的外部活动加以概括吗?一个女人在冬日的午后发现墙上有个斑点,对它展开种种猜测、联想,最后发现是一只蜗牛。注意第二自然段的首句:“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这句比喻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圈划出“我”直接对“墙上的斑点”进行猜测的语句,数数共有几处。每次产生了什么联想?1回忆看到斑点的时间:炉子里的火——城堡的旗帜——红色骑士2像钉子的痕迹:油画——房主——铁道旁的别墅3不像钉子: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速度——来世4玫瑰花瓣:莎士比亚——人类本能——伦敦星期日——尊卑序列表5凸现的圆形:古冢——退役上校——牧师和老伴——学者6大海中的木板:树——树的生存7一只蜗牛小说的独特的结构形式1辐射结构(整体)以一个原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2线性结构(局部)作品的所有线索联想从“斑点”出发展开叙述,再返回斑点,再弹出思绪。3环形结构(首尾)现实—猜测—现实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传统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姓氏名号、服饰状貌、言谈举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什么?记录意识流程,取消故事情节。直面心灵世界,淡化人物形象。点击社会人生,叙述极具跳跃性。表现手法:回忆内心独白联想象征《墙上的斑点》描写对“斑点”的一系列猜测、联想,通过暗示来反映世界大战时期的现实,以斑点象征战争,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憎恨,对安宁和平生活热切向往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