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一滴》教学目标了解梭罗与《瓦尔登湖》在朗读中探讨文章内容体会亲近自然的快乐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向读者暗示着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徐迟(1914.1O.15——1996.12.12)中国“报告文学之父”,当代著名作家,五十年代即产生巨大影响,更以《歌德巴赫猜想》(1978年3月)引起轰动,它将当时受人非议的走“白专道路”的知识分子陈景润,作为正面主人公进行赞颂,并且第一次对“文革”做出了否认,因此在报告文学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2002年我国设立“徐迟报告文学奖”。《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徐迟梭罗(1817--186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散文家,文豪爱默生、霍桑等的朋友,超验主义(强调直觉作用,对纯朴的农村生活、丰富深邃的大自然、荒芜人烟的旷野丛林一往情深)的中心人物之一。梭罗生性独立高洁,一生憎恶强暴不公,同情贫苦大众。他与孤僻结伴,常常是一个人。1845-1847年隐居山林,1854出版了《瓦尔登湖》。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八岁的亨利·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身体力行他的简单”生活哲学。他在木屋中住了二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登湖》初稿的大部分。在梭罗看来,向宁静靠近的最好方法是寂寞。寂寞是最好的伴儿,因为寂寞帮助你思考,引导你去认识自己。也许只有在寂寞中,人心才能宁静下来;只有宁静下来了,人才会去思考自己;而只有思考了,他才可能认识自己。A.汆(tǔn)水懒(lài)惰黝黑(yǒu)黑魆魆(xū)B.鱼鳍(qí)峻峭(qiào)深邃(suì)湿辘辘(lù)C.漪(yī)澜水蝎(xiē)虚掷(zhì)黯淡无光(àn)D.鸟瞰(kàn)鼓膜(mó)蓟(jì)草缪(móu)斯女神字词积累涟漪摇曳鼬蓊郁篱笆叩门忧悒咆哮瞭望追溯鱼篓曙光鳘鱼气氛仲秋莴苣酢浆草司酒行觞与大自然作伴在暴雨中思考两位知己不寂寞寂寞(周围环境)(自己心灵)热爱自然融入自然“寂寞”有什么含义?1,个人的寂寞:作者独自生活在湖边,生活是寂寞的,但这样的生活又是最甜蜜、最温柔的,因为拥有大自然这个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2,大自然的寂寞:瓦尔登湖是寂寞、孤独的,也许正因为这种孤独寂寞,它才更纯洁、更美丽。实际上,寂寞也许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佳境界!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没有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你是怎么看待的?我们从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的论述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瓦尔登湖》的读法:景“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的湖景”:远观全景:“它象一条最精细的薄纱张挂在山谷之上”近观小景:“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洁而美丽的,像玻璃中的细眼”。(比喻)小生命的自由欢快的活动:燕子低空汆水、掠水虫带水生长、鸭子整理羽毛、鱼儿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