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主观题汇总1.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简答)13页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1)从人民币产生的信用关系来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国家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有权随时从社会取得某种价值物。(2)从人民币发行的程序看,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或是直接由发放贷款投放的,或是由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钞而投放的。人民银行发行或收回人民币,相应要引起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变化。所以,增加贷款发放是基于生产和流通扩大的需要,因而由此增加的货币发行是适应经济需要的,通常称之为经济发行或信用发行。2、简述信用的定义及特征(1)信用又称信贷,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就借贷行为本身来说,借贷的对象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金融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是货币借贷问题。在货币借贷关系中,货币所有者(贷方)把货币贷出去,并约定归还日期;货币借入者(借方)在获取货币时要承诺到期归还。同时,借贷活动既然是经济行为,就应是有偿的,货币所有者有权要求货币借入者给予补偿,即支付利息。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借贷是不用支付利息的,如一些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常常就只要偿还而无需付息,一些由政府或金融机构提供的出于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的贷款也是无息的。(2)信用具有两点特征:一是偿还性,二是付息性。其中,偿还性是信用的最基本特征。根据信用的这两点特征,我们可以把“信用”这个范畴定义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3)有关信用问题的研究是对货币问题研究的一种延伸。研究1信用“范畴,就是要研究作为借贷资本的货币的各种形态。3.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简答/论述)24页(1)可以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而银行信贷、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等信用形式征集到的资金可以满足发展需求。(2)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率。银行信贷动用的信贷资金来源中,不仅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生产、消费后的剩余储蓄部分,还包括用于生产和消费但未显示购买的部分,这部分超额资金对于事业单位和个人是无法挪用的,但对于存款银行,它在这个最低余额内以这类超期资金发放贷款基本无风险,因此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信用还可以用来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信用分配是对货币资金的再分配,货币资金直接产生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即信用分配将通过直接作用于社会总供求的需求方,来改善总供求的关系,实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及银行信用的特点(简答)30页(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商品赊销是最典型的做法。银行信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发生的信用关系。存款或贷款是最基本的形式。(2)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银行信用泥补了商业信用的缺陷并使信用关系得以充分扩展,二者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战略伙伴”关系。从商业信用角度看,假如没有银行信用的支持,商业信用的授信方就会在授予不授,期限长短上有较多的考虑,因为授信方必须要考虑再没有销货收入的情况下,自己企业持续运转所需要自己能否从其他渠道解决的问题有了银行信用的支持,如贷款或贴现,授信方就可以解除后顾之忧;从银行角度看,商业信用票据化后,以商业票居为担保品办理贷款业务或票据贴现业务比单纯的信用贷款业务风险要小一些,有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理。(3)银行信用的特点是1.银行信用基本上是一种单纯的货币借贷,借贷资金的授信范围要比商业信用广得多。2.与商业信用要受销货企业个别资本规模的限制不同,不仅作为授信方对社会各界提供信贷资金,还作为受信方通过各种负债业务从社会广泛吸收信贷资金来源,使自有资本占有风险比率较小,银行信用规模远远大于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在媒介社会资金运动过程中,具有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等作用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5.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1)解决财政困难的较好途径。(2)可以筹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