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国 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 538 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从此一般都认为《国语》乃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召公( shào ) 弭谤( mǐ ) 川壅而溃( yōng ) 彘( zhì ) 瞽献曲( gǔ ) 瞍赋( sǒu ) 矇诵( méng ) 耆( qí ) 隰 ( xí ) 阜( fù ) 正字音题 解 召公谏厉王弭谤 译文: 召公对于“厉王消除别人的公开批评”的进谏劝说,劝告消除,阻止公开批评过失课文解析 1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译文: 周厉王暴虐无道,老百姓都指责他的暴政。召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这样的暴政了!”残暴说坏话不能忍受都城中的人民 2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 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派其监视议论厉王之人,巫师把他监视到的情况告诉厉王,厉王就杀掉被告者。老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路上遇见,也只是以眼神示意。监视用眼神示意,名词用作动词。 3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译文: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够制止老百姓的指责议论了,他们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止住决堤堵塞 4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译文: 召公说:“这是阻塞人们的言论啊。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流更严重。河流壅塞而崩溃泛滥,伤害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要挖开水道,使它畅通流淌;治民的人也应开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堵住比…严重开通水道开导疏通有瞳仁而看不见东西者眼里没瞳仁的盲人少师 5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有瞳仁的人,但睁不开眼的人六十岁谓耆 ,五十岁谓艾不合情理译文: 所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