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 运 贝多芬, 28 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 32 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 《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历史上象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不公平的人很多,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和命运进行抗争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 海伦 · 凯勒,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一岁零七个月时,失去了视觉、听觉以及说话的能力。霍金,因病被禁锢在轮椅上达20年之久。却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罗斯福,腿有残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为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贡献。张海迪,著名的作家、翻译家。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身残志坚,被誉为“当代保尔”。史铁生 史铁生( 1951 ~),生于北京, 18 岁去延安插队。 21 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 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 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 1983年和 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合欢树 》、《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夏日的玫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我思故我在—— 地坛里的生命哲学 “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史铁生近照拜台 地坛,又称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 地坛的整个建筑呈方形,象征大地,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每到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 1925 年批为“京兆公园”,1928 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被破坏,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被列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