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少刚进入中学的新生会出现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不协调,并由此引起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迷茫、困惑与痛苦,也就是出现成长中的烦恼,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曾对初中一年级的500名新生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有51.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认识不清楚,只有24%的学生心态比较平和。我们认为,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今后学习生活的信心大小,影响对自我的肯定与怀疑。上述这些烦恼是学生成长中的"拦路虎",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很可能会给他们的一生蒙上阴影,因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以下是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认识与分析。一、成长中烦恼的三种表现1.认知上的烦恼。案例1:上中学之前,李某一直是老师的宠儿。然而中学考试的不如意使他从最高点跌落下来。内向的李某不喜欢和陌生人交往,总担心别人瞧不起他,因而难以适应周围的人和事物。他越来越感到中学生活与学习的枯燥单调,也越来越怀念小学同学、老师和小学的一切,并由此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一般来说,新生刚到全新的环境中,总爱这样问自己:别人喜不喜欢我?我有没有吸引力?我有没有优势?等等,在这样的自我探询中,有些新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偏激甚至错误的认识,由此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烦恼。如在环境方面,他们可能总在想:"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班里的同学不真诚""我不是班干部了,成绩可以不再优秀,不必再严格要求自己了"。在学习方面他们也常常这样认为:"我无法跟上新的学习节奏""学习太苦,生活太枯燥,没有意思""我变笨了,没有希望了""我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了""我没别人有潜力、有后劲""我不是学习的料"......2.情绪上的烦恼。案例2:吴某,女。上中学后,她每天学习到晚上12点,早上5点多就起床,中午也不休息。过多的作业以及自身学习和班里工作上的压力常常使她头疼、多疑失眠、心烦,因而开始厌恶自己,认为自己很差。对于理科,特别是物理,她很想学好,但一看见物理书就头痛,一上物理课就走神,为此她感到压抑,常常失眠,并经常在夜里偷偷地哭泣,她感到只有哭泣才能发泄和释放内心的压力。由于环境变化大、学习压力大,特别是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总认为班上其他同学比自己强,因而不少新生容易产生孤独、害怕、焦虑、自卑等情绪,这些压抑、苦闷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与缓解,不仅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而且可能对其他同学产生嫉妒、愤恨等不良心态,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3.行为上的烦恼。案例3:陈某某上中学后,繁重的学习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很想在各科中表现自己,让大家感到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往往事与愿违,由此导致他心理异常焦虑。而李某,在刚进学校时,由于急于表现自己,大量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没有调整、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结果期中考试成绩陡然下降,这令她惊讶、伤心不已。新生的烦恼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为:退缩,过分保护自己,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与此同时,还有个别学生则表现为过分积极,什么活动都参加,一天忙得团团转,但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特别是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烦恼就更多、更大。二、成长中烦恼的形成因素1.气质性格差异。气质和性格作为学生心理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影响新生入校最初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胆汁质的学生热情奔放,多血质的学生开朗活泼,这两种人都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相对含蓄、沉静,不善于与人交往,融入新环境的速度会慢一些。另外,从性格上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一般比内向型性格的学生适应快一些,效果好一些。2.心理准备不足。部分学生对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各种变化和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没有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和有效方法,仍是用老眼光来衡量和评判新环境中的人和事。如总认为过去的同学亲切,现在的同学形同路人;过去的老师喜欢自己,现在的老师不在乎自己等等。因此,他们总生活在回忆中,想家,想小学同学,想以前的朋友,感到异常的孤独、难受。3.家庭压力大。为了促使孩子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