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 • 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去,然后写所见,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这篇游记却不是如此,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王安石学习目标• 1. 掌握重点字词(正音、虚词、一字多义、活用、通假等) • 2. 学习本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 3. 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重难点:• 1 、积累“舍”“名”“其”“以”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至”“明”等一些词的活用。 • 2 、掌握因事说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背景知识 • 《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 1054 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就是在这深探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解题 • 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王安石像王安石像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 fǔ ),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晚年自号半山老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 shì )文,又称王文公。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文学常识• 王安石在欧阳修等人的推荐下主持政事,锐意改革,曾提出“三不畏”:“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后由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的改革三起三落,他最后也忧愤而逝。泊船瓜洲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 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登飞来峰 宋 -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