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优质课大赛教学反思 郭文涛十一月,我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姗姗而至,这也是我从教一年来首次参与此项赛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在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强,发言踊跃。学生们把个人的情感和作者情感相交融,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他们谈生活,进而理解生活,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对“家”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最初,我想把教学重点放在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意蕴丰富的语言上,在玩味文字的过程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但在教学一年后,我再备这篇文章,我的心灵震颤了,文中的作者,他陷入了矛盾而又痛苦的爱的抉择中,我突然间开始明白中年人复杂的心境了。而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以他们现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吗?经过反复的思量后,我决定启动学生的心灵,做出了如下的设计:首先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例如:A、指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大声朗读,像是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B、指导学生对人物语气、语调的把握,进而体悟作者的情感:此时我选用了美读法中的选择读。方式如下:[(PPT 展示美读方式)我(我们)选第___句(段),我(我们)想深沉凝重的读/呼唤着读/分角色读/用方言来读/诗意深情的读/天真活泼的读/自由惬意的读,因为 ],学习这篇文章,我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咏,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读出感情,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例如《散步》中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太迟、太迟”“总算”“又”“熬”这几个词语要学生重点领会,强调要重读,并要求反复地朗诵,以达到理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