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博览 古诗中写叶之句可谓多矣,有不知谁裁出的细叶,又有灯下白头人看到的雨中黄叶;有未落时沃若的桑叶,又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然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在用衰叶纷落表现诗人那忧国伤时的无尽愁思时,为何用“落木萧萧”,而不像范仲淹《苏幕遮》中用“碧云天,黄叶地”呢?古诗中还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新课博览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等众多名句,为什么最受青睐的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古代诗歌怎样的气息呢? 用“木”诗句多又多,听听林庚怎么说。 知识目标 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和古诗词名句。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 .掌握现代文阅读中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技巧。 3 .学习文中分析诗歌的方法,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品味诗句,获得审美体验,唤起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新知目标第9课说“木叶”课前自主预习 · 导与学课后知能提升 · 练与悟课堂名师点拨 · 思与用新课全景预览基础全面落实文本全程解析写法全新借鉴阅读全优选粹训练全程跟踪简介 林庚,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 年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 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文学史课程。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 1935 年以后对诗的形式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 1947 年北归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词有独到的研究。作品 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著作:《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天问论笺》《唐诗宗论》。评价 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他提出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意象和物象 (1)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里固有的一个概念,但它既没有确定的含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认为是意中之象,即意中含的形象。而《唐音癸筌》卷二引王昌龄语认为意象是指意和象、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有的人认为意象接近于境界说,有的意象也可以说成是现在所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