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黄昏地点:乡间一条路旁。一棵树人物:爱斯特拉冈 弗拉季米尔陌生人波卓和仆人幸运儿小男孩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一会儿谈昨天在哪儿过夜,一会儿讲到人生的痛苦,一会儿说到《福音书》的地图,一会儿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又说到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还有试着上吊、关于脚疼等 爱斯特拉冈从一出场就是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内瞧,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季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窥帽内,戴上又摘下帽子。 这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戏剧有何不同?传统戏剧《等待戈多》情节冲突语言人物形象 引人入胜 支离破碎 扣人心弦 若有若无 规范完整 莫名其妙个性鲜明 不可识别 只有那些没有情节、没大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纯正的艺术。 社会是毫无意义的,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荒诞不经的,人与人之间根本无法沟通,那么,作为沟通思想感情工具的语言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理性的、逻辑清楚的语言只能掩饰世界的本质,妨碍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 贝克特认为: 在贝克特的戏剧中,“形式就是内容”,毫无意义、支离破碎的语言、形象就是他们戏剧的语言。这就是包括意识流小说在内的现代派作家们的一个努力方向:舍弃虚构,还原生活的真实,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也就是他们的成功之处。所以“荒诞就是真实,无理就是现实”。• 弗拉季米尔 ( 伤了自尊心,冷冷地 ) 允不允许我问一下,大人阁下昨天晚上是在哪儿过夜的 ? • 爱斯特拉冈 在一条沟里。 • 弗拉季米尔 ( 羡慕地 ) 一条沟里 ! 哪儿 ? • 爱斯特拉冈 ( 未作手势 ) 那边。 • 弗拉车米尔 他们没揍你 ? • 爱斯特拉冈 揍我 ? 他们当然揍了我。 这段对话反映了他们的何种境遇?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下面是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树下见面后的对白: 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时,语无伦次地谈到《圣经》中两个贼的故事,这段对白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 本剧写于 1952 年。 20 世纪 50 年代的西方,“二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原子弹在广岛的爆炸, 600 万犹太人的被屠杀,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产生根本的怀疑。战后两大阵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仍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兴的现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把一大批人甩入“无产者”的行列。整个西方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对未来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