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 我们看海去浪淘沙(其一)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赏析]这首诗所描绘的是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这里主要描写由于海浪的侵蚀,海岸变成了桑田的现象。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诗中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983 年 , 那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 , 给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带来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六月 , 我们看海去》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一首校园力作 , 是潘洗尘 19 岁读大学一年级时的处女作、成名作。诗中展示了那个时代青年一代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富有活力、自信 , 有探索精神。首发于 1983 年的《中国青年报》。发表后的 20 年中 , 先后被《读者文摘》《中学生早读课本》等各种版本转载达百余次。该诗被理论界称为 20 世纪 80 年代校园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开一代诗风之作。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 潘洗尘 (1964— ), 中国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人 , 黑龙江人 , 作品不多 , 却因其独有的诗风格外引人注目。《六月 , 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 , 还有《饮九月初九的酒》《想起 1970 年的冬天》等。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 大学生诗派 :20 世纪 80 年代 , 大学校园内出现了诗歌写作热潮。当时 ,“ 文化大革命”业已结束 , 时代蕴含的蓬勃力量最先体现在年轻人身上 , 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涌现出了一大批学生诗人。“他们吸收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营养 , 在诗歌语言的使用上更为大胆 , 他们的创作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进程”。代表诗人有徐敬亚、赵丽宏、叶延滨、潘洗尘等。3. 新辞赋体 : 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 , 诗人们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 , 结合现代汉语规律 , 创造了这种新诗体。它的突出特点是 : 句子较长 , 结构组织上严密整齐 , 重视诗行大体上的对应 ; 多采用铺陈渲染、反复咏叹的表现手法 , 以达到雄浑、澎湃的艺术效果 ; 节奏上舒缓、从容 , 能够较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 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噼啪.. pī pā 絮叨.. xù dao 叮咛.. dīng nínɡ 眺.望 tiào 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