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引 学习真话、真情的写作表达。 重点探究 理解诗歌中母亲的形象、诗人的感情。 分析大堰河的形象、情感,解读诗人的歌唱; 把握抒情诗的记事、写人,探知作品的特色。 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母亲生他时难产,算卦先生说他命克父母,他幼时被寄养在贫苦农妇“大堰河”的家里,五岁时才回到父母家中。他的家族让他成为地主的后代,他的情感让他成为农人的儿子。命运使他从小感受了农民的不幸和忧郁,而他的歌唱正是以此为土壤而生根发芽的。可以说,他是唱着《大堰河》踏上诗坛的。瓦菲 fēi :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天伦叙乐:指家庭亲人间团聚所有的欢乐。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忸怩 niǔní :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凌侮 wǔ :欺凌、侮辱。叱骂 chì :责骂。飘泊 bó :漂泊,比喻生活不固定。 艾青( 1910 ~ 1996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5 岁前寄养在农妇大堰河家。 1928 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 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于狱中。 1935 年出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爱国情怀,情调深沉而忧伤。 1941 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抗战激发了他的诗情,迎来新的创作高潮期,出版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9 部诗集,气势雄浑壮阔,格调奋发昂扬。 大堰河,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 , 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一生命运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苦,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把握诗歌结构,对各部分作简要赏析。赏析诗人笔下大堰河的形象。写大堰河的卑微与奉献、我的怀想与悲悼。1. 大堰河的卑微2. 大堰河的养育3. 大堰河的凄凉 / 我的感伤联想 想象第一部分 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抒情诗里叙事性。把“我”和大堰河分置于两个阶级,彼此地位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亲情:“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种讲述,是很具震撼性的。 诗人在狱中所见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忆大堰河身后的凄凉,也极具叙事的色彩。在诸多色彩黯淡的意象叠加之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