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狗郭沫若个人简介 郭沫若 (1892 年 11 月 16 日~ 1978 年 6 月 12 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 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 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 年 6 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 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 年到 1927 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 1928 年流亡日本, 1930 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1938 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 6 个历史剧。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写作背景介绍: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 1920 年 2 月 7 日上海《时事新报 · 学灯》。 1919 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凤凰涅槃》、《炉中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