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评价简介2.12.1.1 增值评价的缘起和发展针对学校效能的增值性评价起源于詹姆斯•科尔曼 1966 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简称“科尔曼报告"(ColemanReport),该报告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学校效能的增值性评价问题,但其研究结论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学校效能的争论,催生了学校效能增值性评价的出现(Rivkin,Hanushek,Kain,2)0。05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以“科尔曼报告”为起点,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前,增值性评价的应用一直受到统计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80 年代末,多水平模型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为增值性评价提供了精确可信的分析方法。由于英美两国统计技术的发展以及现实的强大需要,多水平模型和增值性评价方法率先在这两个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应用。1983 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NationatRisk:Theimportanceforeducationalreform)报告的出台,美国全国上下对教育状况的关注水平空前提高。1989 年,美国总统召开五十州州长教育峰会,思考教育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最终形成了六项国家教育目标。随后,为响应新的教育目标,美国各州掀起教育改革的热潮,并提出了学校问责制的概念。1992 年,应此热潮,田纳西州政府率先采用增值评价系统作为州教育促进法案的一部分。达拉斯州也从增值的角度探讨了判断高效能学校的量化程序,并发展了适用于该州的增值性评价系统;此外,北卡罗莱那州、德克萨斯州等也将增值性评价应用于其教育问责制主体框架之中。随着联邦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LeftBehind)的出台,增值评价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政策制定者的青睐,正逐渐成为美国教育评价的主流方式。在英国,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政府每年都公布所有学校以原始分数表示的学生成绩排名表。由于原始分数没有考虑影响学生成绩而学校自身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如生源质量等,因而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校效能。为解决评价上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增值”概念。英国的增值性评价同美国类似,也是首先从地区水平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统一课程的建立及链接国家数据的新资源的出现,为增值性评价在整个国家内推行提供了可能。英国政府于 20 世纪 90 年代接受了增值评价法,2002 年在全英格兰和威尔士推行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模式,2004 年和 2005 年试点,2006 年全面开展学校效能的“多元”增值评价,并将增值评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