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热身: 阅读说明文应从哪几个方面去分析把握呢?一、明确说明对象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三、弄清说明的顺序及结构四、辨析说明方法五、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制作:木塘垸中学周立亚 执教:木塘垸中学周立亚 作者简介 : 叶圣陶( 1894——1988 )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他还是语文教育家。 1 、欣赏苏园美景,听朗读录音。2 、了解课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 、划出能体现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的语句。4 、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朗读 一、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呢? 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二、 “标本”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在同一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现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及作用。合作探究: 三、 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无论站在哪个点上”这句突出了苏州园林到处都是美景,可谓美不胜收。 四、 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如何体现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原则的呢?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重点点击: 阅读课文 3——9 自然段,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各组派代表总结发言(注意逐段划出中心语句)。1 、这几个自然段各说明了什么内容?2 、第 3——6 自然段与第 2 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联系?3 、第 7——9 自然段能否去掉?为什么?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本文的说明顺序及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第 3 自然段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第 4 自然段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第 5 自然段高树与低树 俯仰生姿 讲究远景 近景的层次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第 6 自然段 第 7 自然段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图画美 游览者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 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第 8 自然段 第 9 自然段极少使用彩绘北京园林北京园林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