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李家鄢中心小学 张文利《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是一则通讯,记叙的是 1998 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它既是 98 年大江保卫战的真实写照,也是沿江全线整个抗洪战斗的缩影。课文浓墨重彩的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我在设计这一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的: 一、媒体辅助悟情。 对于 2002、2003 年出生的孩子们来说,没有经历过 98 年那场世纪洪水,他们的思想里对此也没有概念,根本不会想到洪水可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甚至能夺去人的生命。于是,我便借助媒体,一曲《为了谁》、一幅幅抗洪抢险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抗洪的惊险与壮观。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写作手法的渗透。 本文最显著的写作手法就是点面结合。因而,在学习第二和第四小节的时候特意介绍了这一写作手法。在修辞上,则引导学生体会了借代的方法。至于文中还有其它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的容易理解的,因此课上也没有再做赘述。 三、说话练写。 在结尾处,通过“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民子弟兵?”感受人民子弟兵的品质并用“子弟兵叔叔,我想对您说或黄晓文连长,我想对您说”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使感情得到升华和迁移。 整堂课上下来,基本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较少。在课堂上,一方面迫于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疏忽,我认为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较少,没有让他们通过朗读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抒发出来。2、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无论在自学感悟环节,还是在合作探究环节,在学生展示交流时,他们的语言表述还不够精炼、简洁。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3、教学过程匆匆忙忙,在引导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时,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总觉得还缺少一丝真情、一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