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节水规划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工作回顾(一)工业能效、水效水平全国领先(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低能耗快速发展(三)结构调整促进节能节水成效显著(四)节能减排促进政策不断完善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一)国家和北京市对节能节水工作提出新要求(二)“内涵促降”对节能节水工作提出新要求(三)“做强二产”对节能节水提出新要求三、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工作目标四、主要任务(一)强化标准引导,深入推进产业升级(二)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用能用水效率(三)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降耗(四)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五、保障措施(一)落实目标责任制度(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三)完善计量统计体系(四)增强融资服务保障(五)加强宣传培训服务序言“十二五”时期,面对北京市能源、水资源紧张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注1:本规划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g大类,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节能节水工作,以适应全面建设“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需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本规划充分总结“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节水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十二五”时期节能节水面临的新形势,立足北京市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确定“十二五”时期节能节水工作的目标与思路,统筹把握约束与发展、存量与增量、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密切结合北京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本规划以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为编制依据。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一、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工作机制与模式,工业节能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2%,而能源消费量、水资源消费量分别下降1.5%和25%;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8.7%和51.5%,超额完成“十一五”下降30%的目标任务,为全市节能节水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工业能效、水效水平全国领先2010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764亿元,消费能源2559.7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93吨标准煤,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年工业用水5.1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18.45立方米(含再生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左右。(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低能耗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14.1亿元,与2005年相比累计增长107%;能源消费量107.5万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累计增长106%;万元增加值能耗0.09吨标准煤。(三)结构调整促进节能节水成效显著抓紧落实高端引入和落后退出,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能耗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北京现代汽车第二工厂等一批重大高端项目的建设投产,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现代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较2005年增加3.8个百分点,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0.25吨标准煤。二是首钢石景山地区涉钢主流程等一批耗能较高的产能实现了搬迁调整,节约能源300余万吨标准煤;180多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相继退出,节约能源30余万吨标准煤,节约新鲜水980万立方米。三是推进天竺空港开发区等8个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有效推动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专栏1: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是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是指采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现代制造业更加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入因素,即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现代生产组织系统和现代管理理念所进行的以现代集成制造为特征、知识密集为特色、高效制造为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的产业组织体系。2005年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关于印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试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