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2 .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思考的写法。3 .学习作者的爱国热情,培养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感情。学习目标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纪伯伦生活时代的黎巴嫩,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他激进的思想和当时的政治相悖。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炽热 ( ) 祷词 ( ) 执拗 ( ) 俊俏 ( ) 衷情 ( ) 馈赠 ( ) 憔悴 ( ) 真谛 ( ) 天穹 ( )璀璨 ( ) 镶嵌 ( )翱翔 ( ) 长吁短叹 ( ) 千山万壑 ( )chìdǎoniùqiàozhōnɡkuìcuìdìqiónɡcuǐcànxiānɡ qiànáoxūhè解释词语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赠送 ( 礼品 )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纹丝不动: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酷似。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傲慢的气势逼人。一点儿也不动。学习《浪之歌》纪伯伦学习散文诗的方法: 有感情地读课文。 品读悟出诗中形象。 结合背景,把握作者感情。 探究语言及写法。美读要求1 、朗读中感知诗歌的形象。2 、朗读中体味情感,注意流畅(节奏、停顿、快慢等)。3 、朗读中重在进入情境,体会抒情性。自由美读课文朗读课文,思考: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浪漫的女性形象重点品读后三段:思考: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后三段: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讨论: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在这首散文诗里,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着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除具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