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报告 白帽中心学校 汪海坤 一、成员构成: 负责人: 汪海坤 其他成员: 汪 选 徐会明 汪仿伦 刘婷婷二、问题的提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接受式”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水平,教育呼唤改革。改革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要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长期以来,地理被习惯认为是“小科”,得不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但是进入 21 世纪,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果没有地理,将会剥夺学生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对地图的认识,直至成人还是个地理盲。“地理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着比如“师主动传授,生被动接受”、“师重复教材内容,生模仿再现”等主要问题,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能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地理课变成了“空中楼阁”。学生对地理缺乏热情和兴趣,更谈不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了。目前国内对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有很多疑惑。例如: 在地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缺乏参照的模式,增加了探究性教学的难度;探究性教学耗费时间较多,目前在以高考为中心的教学安排的有限时间内,完成规定书本知识内容的教学都有一定的难度,要开展探究性教学,难以得到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支持;探究性教学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但目前中学班级教学规模过大,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直接影响了探究性教学的效果;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增加了备课的内容,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常抱怨学生的探究活动难以发动,探究意识难以激发,教学常陷入“启而不发”的尴尬境地。三、理论探讨: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结构目标上的全面发展。针对传统地理教育提出了六个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21 世纪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学生,面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