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 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本文写的是红军于 1934 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思想主题2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段落3 、学习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记事方法4 、理解生动描写表达中心的作用1 、给加点字注音:• 给加线的字注音• 攀谈( )苛捐杂税( )奇观( )绝壁( )峭壁( )• 骨碌( )酣然入梦( )蜷着( )点缀( )澎湃( )2 、关于作者: 陆定一,生于 1906 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三)自学 1 .自学内容一: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步骤: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自学方法:• ① 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关键句。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首尾段。或者概括时用“谁 + 干什么”的句式概括。• ② 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 明确 ] :自学内容二: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自学步骤:• ( 1 )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安排内容的?• (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 2 )了解事情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段落时间变化地点转移记叙内容文章主旨2-11节12-23节24-31节32-33节段落时间变化地点转移记叙内容文章主旨2-11节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同瑶民的攀谈 表现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2-23节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山腰爬山的艰苦以及在雷公岩前露宿24-31节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攀越雷公岩32-33节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下山的情景( 3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师总结: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 1 ):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 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一层:( 2—11 )山脚访瑶家。 第二层:( 12—33 )红军翻越老山界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