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也许是为了方便作业的批改,每每在独立作业之前,我总会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进行提示性的指导。有时是解释题意,有时是例举示范……。可叫人可气的是:老师提醒得最多的地方,偏偏是学生最出问题的地方。听起来似乎很矛盾,可不难找到原因:老师提醒最多的,往往是大多数孩子独立解决起来有困难的地方,而提醒了还不尽人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提醒对学生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有的孩子打开作业本就开始抓紧时间动起笔来,有的孩子虽没动笔,可也已心不在焉。在他们面前,你的指导是苍白无力的虽然,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可这也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的重要性。尤其在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一一的辅导,于是,面对全体的一般性提示成了最有效率最可行的方法。如果说学生对老师话的倾听已不容乐观,那么学生对其他同学话的倾听更成问题。我所教的孩子,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他的想法好象只为了说与老师一个人听的,他好的做法好象只为了表现给老师一个人看的,其他同学也很“配合”,在他人说或他人演示的时候,还是在举着手说:“我来我来”。而对于他不感兴趣的,索性开起小差来。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们课堂的可贵之处在于尊重个人观点的同时,博取众人之长,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提升一步。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起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或其他小组)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组)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根据知识的要求,能变着样来吸引学生那自是上策。其次,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1们不得不听。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有能力设计得这么生动有趣的.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与能力,在我们现行的多...